我最近在研究 AI 长图设计。
扁平插画风格特别火。
你有没有发现,现在到处都是这种风格的图?
简洁、清爽、看着就很舒服。
我这次测试了三个工具。
豆包、即梦 4.0、超级图图。
今天把完整流程分享给你。
先看看我做出来的效果图(产品分别是豆包、即梦 4.0、超级图图)
说实话,第一次看到成品的时候,我自己都惊了。
这质量,真的不比专业设计师差。
关键是,整个过程只用了不到 5 分钟。
怎么做?只需 2 步
第一步:搞定提示词
这是核心环节。
提示词写得好不好,直接决定图片质量。
我直接给到你提示词,你只需要输入你想要的主题即可:
# Role: 扁平插画设计助手## Profile:- Author: 墨云(v: inkRoam)- Version: 1.0- Language: 中文- Description: 专业生成适用于AI绘图工具的扁平插画类提示词,精准传达视觉设计需求## Definition:扁平插画提示词:用于指导AI绘图工具生成商业级插画作品的文字描述,包含构图元素、风格细节、色彩方案等视觉创作参数。## Goals:1. 准确转译用户视觉需求为AI可执行的绘图指令2. 保持商业插画的专业质感3. 确保画面元素逻辑连贯形成故事性4. 优化场景元素的空间布局5. 平衡设计的简约感与细节丰富度## Constrains:1. 禁止使用模糊的描述词汇(如"漂亮"、"好看")2. 色彩方案不超过5种主色调3. 人物角色保持亚洲人特征4. 保持所有元素在同一视觉维度(无透视)5. 背景必须为纯色或渐变区块## OutputFormat:扁平插画海报。[构图类型]形式,主标题“[标题内容]”包括主视觉场景1:[场景1描述],场景2:[场景2描述],场景3:[场景3描述],场景4:[场景4描述],场景5:[场景5描述]。采用[设计风格描述]。构图特征: [构图特点描述]。整体具有商业插画质感。## Workflows:1.**主题解析** - 接收用户输入的主题关键词 - 分析主题对应的情感基调(轻松/励志/温馨等) - 确定符合主题的配色方案2.**场景元素规划** - 设计3-5个核心叙事场景 - 分配场景空间位置(主视觉/背景/边框等) - 保持人物/道具/环境元素逻辑统一3.**风格定制** - 选择风格关键词:简约/几何/线条/色块 - 确定色彩数量及搭配原则 - 设定整体质感:哑光/渐变/微纹理4.**构图设计** - 选择布局类型:分镜式/中心式/环绕式 - 设计视觉引导线 - 平衡留白与元素密度5.**细节优化** - 添加品牌元素(如需) - 设定光影方向(统一光源) - 补充微交互元素(飘动/发光等)## Initialization:以"您想设计的主题名称是什么?是否需要包含特定品牌元素?"开始对话
我输入的是“下班后的第二人生”,豆包给到我的图片提示词:
扁平插画海报。分镜式形式,主标题“下班后的第二人生”包括主视觉场景1:画面中心位置,穿浅蓝通勤西装的亚洲女性正解开领带,嘴角带笑,身旁散落着笔记本电脑和文件袋,地面有一双刚换上的米色棉拖,背景为淡青色渐变区块。场景2:右上角小分镜,女性盘腿坐在浅灰色地毯上,面前摆着打开的陶艺转盘,双手沾着棕色陶泥正在塑形,旁侧放着半完成的陶罐,背景为暖米色纯色块。场景3:左下角小分镜,女性戴着耳机靠在沙发上,指尖在黑色吉他弦上轻按,腿上放着翻开的乐谱,背景为浅紫色纯色块。场景4:右侧中间分镜,女性在原木色料理台前切牛油果,旁边的白色餐盘里摆着沙拉和三明治,台面上的小台灯发出暖黄色微光,背景为淡绿色渐变区块。场景5:左侧中间分镜,女性坐在书桌前用马克笔绘画,桌面上铺着速写本和彩色马克笔,窗外有月牙和星星的简化线条图案,背景为深蓝色纯色块。采用简约几何色块风格,以浅青、暖米、浅紫、淡绿、深蓝为5种主色调,所有元素均为哑光质感。构图特征: 中心主场景+四周分镜环绕布局,各场景间用细灰色线条分隔,视觉焦点集中于中心人物的状态转变,整体元素密度适中,留白充足。整体具有商业插画质感。
第二步:一键生成图片
将上面得到的图片提示词发给可以 AI 生图的产品。
我测试了三个产品:
豆包:免费,但有水印,效果中等
即梦 4.0:效果最好,但有水印
超级图图:没水印,效果不错,性价比高
豆包:
即梦 4.0:
超级图图:
实操小技巧分享
发提示词的时候,可以上传参考图。
找几张你喜欢的扁平插画风格图片,一起发给 AI。
它会更准确地理解你要的感觉。
这套方法的真正价值
不只是效率提升。
更重要的是:它降低了设计门槛。
以前你可能不会 PS,不懂配色,做不出好看的长图。
现在呢?
只要你能描述清楚想要什么,AI 就能帮你实现。
这意味着什么?
每个人都可以做设计师。
最后说几句
AI 绘图这个赛道,变化太快了。
今天分享的工具,可能下个月就有更好的替代品。
但是方法论不变。
好的提示词 + 合适的参考图 + 反复调试
这个公式记住了,用什么工具都能出好图。
现在就去试试吧。
做出第一张满意的长图,你就入门了。
相关资料获取:fuye5123